读了这些书,你就知道包豪斯为什么被误解了?
7月《IDEAT理想家》包豪斯专辑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与反馈。我们尝试解释包豪斯为何而来,同时代其他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以及包豪斯大师们在移民去往美国后所产生的世界性影响。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其实源自一本书——《被误解的包豪斯》。
先锋 PIONEER
在《被误解的包豪斯》一书的前言里,张云亭写道:“人人都在谈论包豪斯,但大部分人并不真正了解包豪斯”,而这,也正是《IDEAT理想家》特邀她作为客座编辑时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如今,在一个什么都被冠以包豪斯风格的年代,什么才是包豪斯?
《被误解的包豪斯》出版于2018年,一年之后恰逢包豪斯100周年,它填补了中国设计类图书市场的一个空白。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位建筑记者带有如此强烈主观观点地去写一段西方的建筑史——用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全新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但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有它的不足,比如假设大众对已有关于包豪斯历史已经有一些理解因此对于某些知识点的阐述缺失,比如主观观点所引发的争议,后者也是众多书评里被大多数读者所提及的。这也是“包豪斯”热的一个反应。
但我们感兴趣的是,由于张云亭的记者身份,她就并不仅仅是在讲述冷冰冰的历史,而是与读者分享她对于历史上和当代德国所遇见的每一位人物的看法,她还原了人物身上的复杂与矛盾性。正如张云亭在书中多次提及的美国《纽约客》作家Tom Wolfe所说:“幸运的是,这世界上满是想要告诉你他的故事的人们。”她花了大量时间去搜集这些参杂了历史典故的故事,因此也都真实可信。
与此同时,文章的每个章节都是作者根据自己对于某个主题和观点的重新理解和排列组合来写成,因此,她称呼这本书为一场纸上展览,而她正是这场“展览”的策展人。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看起来更像是一本杂志书,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建筑史书籍。
视角 VIEWPOINT
▲张云亭
媒体人,《被误解的包豪斯》作者。
张云亭于2015年获得罗伯特博世基金会的奖学金,以包豪斯为旅行和研究访谈线索,去到德国。在德国期间拜访了包豪斯的三次迁徙之地,在各地的档案馆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同时,她还采访了超过20位如今仍然与德国包豪斯领域相关的从业者。这让她得以跳出传统包豪斯历史研究仅仅是根据历史线来写作的方式,而是将历史从过去延续到现在。
(向上滑动启阅)
本书名为《被误解的包豪斯》,可否解释一下你认为“包豪斯”是如何被误解了?
关于书名的“误解”和“人人都在谈论包豪斯,却不了解包豪斯”的现象,我在书中有讲到:包豪斯100年来,已经在广泛地被传播(不一定是在建筑行业,而是在更多设计爱好者或知道包豪斯这个词的人),而逐渐失去了包豪斯学校最初建立时的价值。这是因为,当一个概念被反复阐释之后,如果要走向大众,必然会被误读为某些符号化和形式化的东西。
在我看来,包豪斯不仅仅是一种风格,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它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代里,带有反叛精神地把现代性通过建筑、产品、艺术等表达出来。与此同时,用现在的眼光看,它又是一种时代潮流:当旧制度消亡,必然会有新的审美和新的生活方式诞生,包豪斯所参与的就是一场全球性的现代主义运动。
在重新拜访包豪斯的三次迁徙之地过程中,有什么深刻的体会?有何值得分享的经历吗?
2015年,我的重走包豪斯迁徙路线主要拜访了三个城市和斯图加特的包豪斯研究者和学者们,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当地包豪斯博物馆的收藏和在档案馆做了一些档案研究。因为这次采用的是旅行写作的方式,所以对于城市文化本身的体会更加深刻。比如你可以看到在柏林这样的城市里,人们是如何对待历史,如何使用公共空间;而在魏玛这样的城市,你可以看到古典文化和传统对于一座城市的价值,以及如何受到人们的尊重。
至于建筑本身,我想如果有可能,也要尽可能地去到实地感受,尤其身处在一个 Instagram、Pinterest 图片传播的时代,那些摄影师所制造的人为效果会影响到建筑观察者。而建筑空间本身,一定有图片无法传播的,那些更让你动容的、又或者客观的感受。实地体验有利于脱离图片的欺骗。
还要提及的是,德国档案馆对全球学者的开放研究是一个非常有秩序和规则的,给人良好的体验。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充斥着那些被叫做“包豪斯风格”的建筑,但是否跟包豪斯有所关联呢?
我们仍然要区别的是包豪斯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以及你如何去看待“包豪斯”的外延,它是仅限于1919-1933年学校的成就,还是国际风格以后的成就。
包豪斯风格到今天来说,或许给大众留下的只是白盒子、平屋顶,水平无装饰的窗户等刻板的、形式化的印象。很多人会把包豪斯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混为一谈。的确,包豪斯风格建筑属于现代建筑风格的一部分,但并非等同于现代建筑。而像北京 798 工厂区内的建筑,则是受包豪斯影响的东德工程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它并不属于包豪斯学校时期的风格,但也属于包豪斯风格建筑。
包豪斯教育体系在历经三任校长,每个时期的教育侧重点都不同。比如最初魏玛时期,包豪斯学校更多注重的是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而到了后来德绍时期则更注重的是技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当然到了 Richard Meier 和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当校长的后期,建筑专业学习越来越重要,最后学校也变成了一个更普通的技术学校。而另一方面,包豪斯教师们去了美国以后,包括 Walter Gropius 所在的哈佛研究生院、Ludwig Mies vander Rohe 所在的伊利诺伊理工、以及 Josef & Anni Albers 夫妇去的黑山学院,Laszlo Moholy Nagy 的新包豪斯学校,都对美国的艺术和设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传播到了世界其他地区。比如我们的艺术院校中如今依然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与当时包豪斯所提倡的色彩、图形等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相似性。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包豪斯学生回国后的研究成果,在1980年代传播到了中国。
包豪斯更重要的也许是它的理想。从艺术角度来说,它可能更多是一个将精英文化变成大众可习得的文化的理想;从建筑与设计角度来说,它是一个“为大众建造便宜好用兼具艺术审美的建筑与产品”的理想。我想,这种思想是直到今天也不过时的,许多建筑师、设计师仍然秉持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做设计。
与《IDEAT 理想家》这次合作你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表达这样一种重新观看包豪斯的设计史观:通过包豪斯,我们了解了是什么样的社会人文历史环境塑造了它,它如何影响了现在的建筑与设计。其次,还要看到在同一时期,与它平行的其他建筑师、设计师们如何同样影响了时代。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历史图景。
事件 HOT ISSUES
包豪斯书展-上海站
即日起至8月16日
上海图书馆三楼创新空间
中文书单
01.《被误解的包豪斯》,张云亭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02.《包豪斯理想:过去与现在》,威廉姆斯·莫克著、张云亭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03.《包豪斯ABC Bauhaus》,Ellen Lupton 著,时报文化出版社;
04.《中国现代设计与包豪斯》,靳埭强 等主编,人们美术出版社;
05.《你应该知道的包豪斯50件圣品》,(德)约瑟夫·斯特拉瑟 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06.《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杭间、靳埭强、胡恩威编,山东美术出版社;
07.《包豪斯:作为启蒙的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
08.《包豪斯藏品精选集》, 许江、杭间、宋建明 编,山东美术出版社;
09.《包豪斯工坊新作品》,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10.《包豪斯》,(英)惠特福德 等著,四川美术出版社。
英文书单
01. The Spirit of the Bauhaus,Anne Monier 著,Thames & Hudson 出版社;
02. New Bauhaus Chicago: Experiment Photography,Bauhaus-Archiv,Hirmer出版社;
03. Bauhaus,Boris Friedewald 著,Prestel 出版社;
04. the bauhaus group: six masters of modernism,Nicholas Fox Weber 著,兰登书屋;
05. bauhaus imaginista,Marion von Osten & Grant Watson 编,Thames & Hudson 出版社;
06. 90 Years of The Bauhaus,Annett Zinsmeister 著,Jovis Verlag 出版社;
07. 50 BAUHAUS ICONS YOU SHOULD KNOW,约瑟夫·斯塔瑟 著,Prestel 出版社。
德文书单
01. BAUHAUS,Jeannine Fiedler,h.f.ullmann publishing 出版社;
02. bauhaus global,Bauhaus-Archiv Berlin,Gebr. Mann 出版社;
03. Das Bauhaus: Weimar, Dessau, Berlin 1919-1933,Hans M. Wingler 著,DuMont 出版社;
04. Bauhaus 1919 – 1933,Michael Siebenbordt & Lutz Schöbe 著,Parkstone 出版社;
05. Bauhaus: Eine fotografische Weltreise,Jean Molitor 著,bebra 出版社;
06. Bauhaus-Frauen,Ulrike Müller 著,岛屿出版社;
07. Anni Albers,Ann Coxon 著,Hirmer 出版社;
08. Handwerk wird modern. Vom Herstellen am Bauhaus,Regina Bittner 著,Christof Kerber 出版社;
09. BAUHAUS,Peter Gössel & Magdalena Droste 著,TASCHEN 出版社;
10. kleines lexikon bauhaus weimar,Christian Tesch,Ulrich Völkel 著,魏玛出版集团;
11. Bauhaus,Boris Friedewald 著,Prestel 出版社;
12. bauhaus: gesehen von Stefan Berg,Stefan Berg 著,DISTANZ 出版社;
13. BAUHAUSSTIL,Regina Bittner 著,Jovis Berlin 出版社;
14. DIE BAUHAUS-BANDE: MEISTER DER MODERNE,Nicholas Fox Weber 著,DOM publishers 出版社;
15. SEEMANS BAUHAUS LEXIKON,Hajo Düchting 著,Seemann 出版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欧洲已经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的浪潮,这把火从俄国、奥地利到德国、荷兰、法国和瑞士,所到之处,烈火燎原。从艺术领域到建筑与设计领域。正是这些奠定了包豪斯于1919年在德国小城魏玛诞生的基础。
100年后,我们似乎像百年前的人们一样焦灼不安,仿佛处于一场运动的前夕。我想这是我们纪念包豪斯百年的其中一个意义:从过往的历史中去寻找未来前进的方向。而这也使得做一本包豪斯百年的特刊并非容易之事。它要求我们更慎重地对待历史。
一个更全面的历史切面会向我们讲述
整个时代的命运,
在德语里学者们用Zeitgeist
来形容这种时代精神。
读者福利
你读过关于包豪斯的哪本书?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
就有机会获得神秘礼品一份!
评论区等你哟!
✍
编辑→吕旻、花比傲
书籍信息来自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Join Us
一键关注,获取更多智慧生活灵感!